发布时间:2025-07-23 09:38:11 人气:
液压系统和液压总成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液压冲击,主要源于液体惯性、系统动作突变及设计缺陷等因素,其危害涉及元件损坏、系统不稳定等,需通过针对性措施避免。以下从成因、危害、避免方法三方面详细分析:
一、液压冲击的产生原因
液压冲击是液压系统中压力急剧升高的瞬时现象,核心成因是液体惯性导致的速度突变,具体分为以下几类:
执行元件的突然动作
当液压缸、液压马达等执行元件带动负载运动时,若突然停止或换向(如换向阀切换),活塞/转子速度从高速骤降为零或反向。此时液体因惯性无法及时排出,在密闭空间内压缩,导致压力瞬间升高(遵循流体力学公式:ΔP=ρ·a·Δv/Δt,Δt越小,压力变化越大)。
阀门的突然关闭/开启
换向阀、截止阀等若快速关闭,液体流速突然降低,惯性使管道内液体“堆积”,压力急剧上升(类似水管突然关闭时的“水锤效应”)。例如泵出口阀门突然关闭,泵仍输出流量,管道内液体无法排出,压力超系统额定值。
管道内流速突变
管道布局不合理(如弯头过多、直径突变、长度过长)会导致液体流动阻力突变。当流速骤降时(如管道堵塞或阀门关闭),液体惯性引发压力波动,形成冲击。
泵的流量脉动
柱塞泵、齿轮泵等因工作原理存在流量脉动,若脉动频率与管道固有频率共振,压力波动会加剧为冲击(虽属压力脉动范畴,但严重时会类似冲击)。
空气混入系统
液压油中混入空气(如吸油管漏气、油液未脱气)会降低液体体积模量(空气可压缩),使压力变化时体积变化更剧烈,冲击更易发生且更严重。
二、液压冲击的危害
液压冲击的瞬时高压和振动会对系统造成多方面损害:
元件损坏
压力超元件(管道、接头、阀、缸、泵)额定值,导致密封件破损、管道/接头爆裂、阀芯卡滞、缸体内壁拉伤、泵轴承/齿轮磨损等。例如管道爆裂可能引发油液泄漏甚至火灾。
系统振动与噪音
压力冲击导致管道、阀、泵等振动,产生噪音(如换向阀换向时的“砰”声),加速元件疲劳,缩短寿命。
执行元件动作失控
冲击使执行元件(如液压缸)速度突变,定位精度下降(如机床刀具进给速度波动,加工表面粗糙度增加),影响动作稳定性。
能量损耗与温升
冲击过程中能量以热能形式耗散,导致系统温升,油液粘度下降、泄漏增加,效率降低。
三、避免液压冲击的措施
针对成因,可通过减缓动作速度、增设缓冲装置、优化系统设计等手段降低冲击风险:
减缓执行元件动作速度
在换向阀、液压缸前加装节流阀、调速阀,控制液体流速,延长速度变化时间(Δt增大),降低压力变化率。例如液压缸换向时,通过节流阀调节回油流量,实现“软着陆”。
设置缓冲装置
液压缸内置缓冲:在缸端设置缓冲腔,活塞运动到端部时,缓冲腔节流孔限制回油流量,使活塞减速(避免撞击端盖)。
管道加缓冲器(蓄能器):蓄能器内气体可压缩,吸收压力冲击(压力升高时储存能量,降低时释放),稳定系统压力。
合理设计液压系统
避免阀门突变:换向阀、截止阀选用带阻尼的缓冲阀,或通过电磁阀延时控制实现“缓慢关闭/开启”。
优化管道布局:减少弯头、避免直径突变,合理选择管道长度/直径,降低流速变化时的阻力突变。
控制泵流量脉动:选用流量脉动小的泵(如叶片泵),或在泵出口加装蓄能器吸收脉动。
排除系统空气
确保吸油管密封(避免空气进入),油箱设排气装置(及时排出混入空气),油液使用前脱气处理。
使用压力缓冲阀
加装压力缓冲阀(如安全阀、卸载阀),当压力超设定值时,缓冲阀开启释放流量到油箱,降低系统压力(需确保响应速度,避免冲击已发生才动作)。
控制负载变化
机械系统设缓冲机构(如弹簧、阻尼器),使负载变化缓慢,减少对液压系统的冲击(如起重机吊重突然下降时,通过缓冲装置减缓液压缸受力)。